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最近更新:

平安舟山网 > 要闻 > 正文
为平安建设贡献“她力量”

  “平安丽姐”娟姐工作室捧回“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殊荣

  “平安丽姐在身边,每月8日妇女儿童权益日”活动现场

  “德清嫂”调解工作室开展“固定解纷日”进基层活动

  “德清嫂”接待来访群众

  “东海渔嫂”十大员专业化队伍已有400余支1万余人

  “东海渔嫂”上渔船宣传平安知识

  巾帼铿锵,不负芳华。

  她们是基层治理的“急先锋”,穿街串巷为群众排忧解难;她们是妇女儿童的“贴心人”,为妇儿权益撑起“安全伞”;她们是平安浙江的“守护者”,只为托起万千家庭的“小平安”……她们奋战在平凡岗位上,用女性特有的柔美与细致、坚韧与执着,诠释着属于自己的时代风采。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走近她们,聆听她们的动人故事,感受她们的奋进力量,向身边的每一个她致敬!

  “平安丽姐” 打造解纷“金名片”

  每个月的8日,遂昌县“平安丽姐”娟姐工作室门口总是人头攒动。作为丽水市定期开展的“平安丽姐在身边,每月8日妇女儿童权益日”活动现场之一,娟姐工作室肩负起了宣传法律、调解矛盾、对话妇儿的重任。

  时间回拨到2009年2月,遂昌县率先在全省县级层面设立求和调委会,法学专业毕业的王娟娣彼时已是远近闻名的社区“知心大姐”,专业过硬、能说会道,成为调解员的不二人选。“当时调委会只有一间15平方米大小的办公室、3张办公桌、1台电脑,加上我一共6名工作人员,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调解之路,一干就是14年。”王娟娣回忆说。

  “最开心的是通过我们的调解化解了矛盾纠纷,很多当事人还跟我成了多年好友。”王娟娣说,比如小范,是她2012年成功调解的一起医患纠纷的当事人,调解得到了当事双方的高度认可,“但我们的故事没有完结,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小范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在村里因自然灾害产生赔偿纠纷时,还主动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成为‘平安丽姐’一员。”

  近日,“平安丽姐”娟姐工作室捧回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这一殊荣。“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更让我们感觉到这项工作非常有意义。”王娟娣说,“14年来,我们也深深体会到调解工作的与时俱进——原来调解一个案件可能长达几年,现在有了数字化的加持,数据共享、平台整合等创新让调解工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调解效率。”

  娟姐是4.6万“平安丽姐”的一个缩影。“在丽水,我们还有青田叶姐、云和和姐、莲都侠姐、缙云缙姐等等,让妇女同胞有苦可诉、出门即解。我们也希望,以家庭‘小平安’托起社会‘大平安’,因为每一名女性都可以是‘平安丽姐’。”丽水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章燕虹说道。

  据悉,“平安丽姐”2022年共一对一联系服务家庭10.8万户,帮助联系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案件817件,成功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6149起,化解率达96.9%,为丽水百姓织起一张安心又放心的“平安网”。

  “德清嫂” 撑起基层治理“半边天”

  在湖州德清,也有一群女性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她们就是“德清嫂”,姚惠文是其中一员。

  她曾是社区党支部书记,有着30多年基层社区工作经验。退休不退志,听闻县妇联要招聘“德清嫂”专职调解员,姚惠文义无反顾报名参加,最终成为德清县社会治理中心“德清嫂”调解工作室负责人,一做就是3年。“从上岗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下标准:恪尽职守,细致入微。”姚惠文说到做到。每天,她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说起这几年调解的大情小事,姚惠文如数家珍,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调解过的一起“乌龙”事件:丈夫遇到烦心事,不愿告诉妻子,越来越沉默,妻子则认为丈夫有了“外人”,两个人从三天两吵,到分床、分居,最后闹起了离婚。

  “有时把烦心事说出来,烦恼不一定减少,但误会或许会消除。”了解事情原委后,姚惠文告诉男方,“回家吧,先把小床拆了,再给老婆炖一锅她喜欢吃的老鸭汤。”

  几天后,夫妻俩来领取调解书,笑着对姚惠文说:“这个调解书,是我们婚姻的一段插曲,等我们80岁了再拿出来翻翻,还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在姚惠文看来,“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可能是一次次认真的倾听,也可能是一次次耐心的调解,更可能是一次次暖心的服务。

  除了日常调解工作外,如今的“德清嫂”还多了项新任务:平安护航亚运会。“希望通过我们‘德清嫂’的力量,带动每一个家庭参与进来,为亚运会的胜利召开营造一个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姚惠文说,杭州亚运会在德清开设分会场,这是德清人的骄傲,必须全力以赴。

  在德清,还有很多像姚惠文这样扎根基层一线的“德清嫂”,她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虽然力量有限,却始终尽己所能助力平安建设。

  “东海渔嫂” 纤手织出“平安网”

  “这几天有大雾,你们就尽量不要出海了。”在舟山普陀区某码头,周丽莉带领一群身穿粉红马甲的“渔嫂”告诫大家安全航行。每年的3—5月是东海渔场春雾季节,经常出现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渔船极易发生事故。随后,“渔嫂”们又对船员们进行了一场普法宣传。“我们一有空就会来港口码头开展治安巡逻、平安宣传,还和姐妹们将渔业安全常识融入到文艺作品里、编入舞蹈中。”周莉丽说。

  作为普陀区渔安员联盟的骨干力量,周莉丽经常下渔村、进渔家、上码头、登渔船,扮演“渔业安全宣传员”“渔民纠纷调解员”“渔区管理服务员”等不同角色,助力推动渔船安全、渔民增收、渔区和谐、渔场稳定,堪称“幸福普陀、平安渔场”建设中最亮的“巾帼红”之一。

  在过去,“渔嫂”只是一个渔民家属的代名词。随着“渔嫂”们走出渔家自主创业,并广泛参与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积极投身平安建设、社会治理和公益事业,如今的“东海渔嫂”已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巾帼力量,并成功入选2020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

  “我们特别成立了由政法委和妇联牵头的市、县、乡三级‘东海渔嫂’参与社会治理指导中心。”舟山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进一步激发“东海渔嫂”参与社会治理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当地将“东海渔嫂”组建成“宣传员、监督员、禁毒员、反诈员、助老员、调解员、洁美员、城管员、渔安员、代办员”等十大员队伍。同时,引导十大员队伍成建制入驻“志愿汇”,实现“东海渔嫂”志愿服务数字化、可视化和供需服务机制化。目前,全市已组建“东海渔嫂”十大员专业化队伍400余支1万余人,全市“东海渔嫂”志愿者活跃度达70%左右。

  从城市到乡村,从大山到海岛,她们以其特有的执着、坚韧、温柔和睿智砥砺前行,在织密“平安网”中竞放女性风采,贡献女性智慧,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她们将继续以柔肩挑重担,为平安建设贡献“她力量”。

高层之声

严打“三强三霸”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