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最近更新:

平安舟山网 > 要闻 > 正文
打造自贸法治智库 助力自贸港区建设

  建设舟山自贸港区,法治保障是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年初以来,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自贸港区建设战略部署,主动适应自贸港区建设法治需求,以组建自贸港区法治研究会为抓手,精心打造“自贸法治”智库,努力为自贸港区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保障。

  一、搭建“自贸法治”智库平台。年初以来,我委紧扣舟山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法治需求,整合省内外法治资源,积极筹建市法学会自由贸易港区法治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并于6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研究会精选我市自贸区建设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以及省内从事自贸区法治研究的专家学者,组建了实务+学术的“1+1”理事团队。同时,以省自贸区法治研究中心和浙江海洋大学两大团队为基本力量,柔性引进外地专家,聘请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为顾问,组建了“2+X”的专家智库。着力打造“法治课题、法治讲座、法治论坛、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实战型高端智库。

  二、打造“自贸法治”沙龙品牌。坚持开放性、前瞻性、实务性原则,精选主题、创新模式,针对自贸区建设进程中的重点难点法律问题,结合法学专家的研究专长、方向,通过双向“点单”确认,相继举办了“舟山自贸港区油品全产业链制度创新”“保税燃料油供应制度创新”“舟山自贸港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舟山自贸港区建设背景下的国际海事服务研究”等为主题的法治沙龙,达到了实务部门与研究团队共赢的目的。在沙龙组织形式上,坚持“小切口”导入,由专家结合主题作铺垫式、概述性主旨宣讲,引发与会人员的共鸣与思考,通过提问、答疑以及热点问题深入探讨,达成共识,解决问题。目前已成功举办主题沙龙4期,200余人参与。

  三、深化“自贸法治”课题研究。依托“智库”优势,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组织法学、法律专家积极破解自贸区建设法治难题。与浙江工业大学联合开展“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课题研究,形成相关政策法规调整清单和路径。组织开展“舟山自贸港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主题征文活动,并举办专题研讨会。创新开展“订单式”学术研究,牵线搭桥促成新区相关部门与科研机构、专家团队就30余项自贸区相关问题研究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形成自贸区法治研究成果50余项,内容涵盖油品全产业链、投资开放、金融服务、通关便利、综合监管等多个领域,并提交相关领导及自贸办、政研室、法制办等相关部门决策参阅,颇受好评。

  四、推动“自贸法治”学术交流。以开放化、多元化、实战化为主旨,吸引广大法学法律专家和实务部门业务骨干积极参与进来,通过组织开展调研、考察、论坛、讲座等系列活动,有力推动实务部门与高校、学术界的深度交流,逐步扩大合作领域,加大合作力度,邀请一些具有自贸区法治建设经验、有国际经济法学背景的智库成员为舟山相关部门开展自贸区法律知识宣讲10余场次。9月下旬,组织我市法律专家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全国自贸区法治智库联盟首次论坛,并围绕“中国自贸试验区改革方案落地实施的法治难题与对策建议”主题进行探讨交流,积极主动融入“1+10”自贸区法治智库联盟。

  五、加强“自贸法治”人才培养。主动适应自贸港区建设对法治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加强政校合作,开展区域协作,加强“自贸法治”人才培养。与浙江海洋大学外语学院合作开展为期一年的涉外警务英语培训班,提高政法干警服务涉外项目的能力。遴选自贸港区法治人才,委托复旦大学围绕“自贸区法治保障”主题,开展专题培训班,提高法治人才法律实务应用水平。坚持“走出去”,组织研究会成员赴上海等地的自贸试验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目前,研究会成员已由初建时的50余人发展到目前的100余人,从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补充了当前我市自贸港区建设高层次、专家型法治人才不足问题。


高层之声

严打“三强三霸”专项行动